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大摩宏观策略谈:2025中美变局展望
假设,你遇到麦琳怎么办?
董事长两口子不干了,至暗时刻谁是白衣骑士
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可考心理证书,无需辞职,名额有限,11月30日截止报名!!!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激辩:华盛顿对华战略错了吗?
Original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3-09-25
收录于合集 #中美
66个
今天想
介绍一下
前一阵子Foreign Affairs组织的关于中美关系的大讨论
。这事其实发生有一阵子了,一直想写,这两天凑了点时间,终于把它写了出来。
这回讨论的参与者是米尔斯海默(Mearsheimer)、伊肯伯里(G. John Ikenberry)、黎安友(Andrew Nathan)、董云裳(Susan Thornton)以及孙哲,都是大牌,
有些是写权威国际关系教材的人,有些是权威国际关系教材专门写的人
。
讨论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米尔斯海默在去年11-12月号的Foreign Affairs发了一篇叫“不可避免的敌对”的文章,今年3-4月号的Foreign Affairs刊登了伊肯伯里、黎安友等人撰写的反驳米尔斯海默文章的短评以及米尔斯海默的回应。
从这些交锋里,我们可以窥见现在美国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之前我抱着猎奇的心态曾经介绍过美国那边几位风头正劲的新秀一本正经的歪理邪说(《
魔怔人写魔怔文,可他们真魔怔吗?
》、《
美国的衰落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严重
》),今天算是讲点真正正经的,对冲一下。
篇幅原因,我今天主要介绍伊肯伯里等人的反驳和米尔斯海默最后的回应,米尔斯海默第一篇文章里的基本观点我会打散了放在反驳和回应里讲。
汪秃碎我们开始。
首先我们知道米尔斯海默是
“进攻性现实主义”
的创始人,虽然有不少人骂他混圈子或者头脑简单,但不可否认他也常有金句出口,比如这次俄乌冲突他跳出来重申都怪北约东扩、美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讲的都是大实话,搞得一些美国朋友很受不了,听说还有几个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写联名信要求学校解雇奸徒。
米尔斯海默
其实米尔斯海默也不是出于好心为俄罗斯辩护,在他的构想里,美国应该
联俄抗中
,现在搞成联俄抗美了,就弄得他蛮郁闷。米尔斯海默的所有观点有这么个大前提,需要我们记住。
Foreign Affairs找来的
第一个反驳约翰·米尔斯海默的,是普林斯顿的教授、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约翰·伊肯伯里
。
伊肯伯里是美国
自由霸权理论
的提出者,这一理论我了解的也不多,只大概知道它回应了现实主义者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挑战,这个理论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不否认美国是霸权,但它强调美国这个霸权比别的霸权要好,是历代恶霸里最好的那个。
伊肯伯里曾经认为美国建立的自由霸权体系非常稳固,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从这个体系中获取的好处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也曾经乐观地认为崛起的中国不可能开启多极化的世界,因为所有国家都没那个兴趣——简单说就是,虽然美国有特权,但是我们其他人在美国之下过得也都不差啊,所以就这样吧。
自由霸权理论是近十几二十年非常流行。
伊肯伯里
在这次的反驳文章里,伊肯伯里一上来先承认米尔斯海默观点正确,米尔斯海默说美国对华“接触(engagement)”政策是失败的,伊肯伯里非常同意。但是伊肯伯里不同意米尔斯海默说“遏制(containment)”政策本可以让中国一直是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伊肯伯里说要从大局出发,宏观地、整体性地看问题,当年美国“接触”中国对美国来说利大于弊,换句话说,伊肯伯里说“遏制”是两败俱伤。
改变中国从来不是美国的主要目的,伊肯伯里这样辩论道,冷战结束后建立一个“由美国及其盟友统治(dominate)的国际秩序”才是
。
伊肯伯里说米尔斯海默的“遏制”策略有一个漏洞,即米尔斯海默没有看到
其实美国早就开始遏制中国了
,美国一直是同时推进“遏制”和“接触”的。伊肯伯里举例美国对东亚的“深入接触(deep engagement)”战略自克林顿政府以来一直是美国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战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联合日韩等牵制中国,而是以澳大利亚为中心从太平洋方向向中国施压。
那么
美国对华战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伊肯伯里说错在一开头,他说都怪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在接纳中国的同时立刻给中国施加更严格的要求,逼中国改变体制。
也许有朋友知道,伊肯伯里是国际关系里有名的
“宪政神话”
的创始人,他说强国可以通过宪政保持优势,弱国也可以通过宪政制约强国,这个观点曾几何时让不少读书人激动得吃不下饭,以为找到了强国之路。
不过后来对这个理论的批评也蛮多,主要是说它
没有现实可行性
,诸多历史——尤其是近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强国并不会受所谓的宪政制约,只会为自己的利益争斗,而某种程度上弱国的宪政又成了强国暗中干涉的抓手,民主、人权、言论自由这些好词成了霸权的遮羞布。
伊肯伯里振振有词地怪当年的美国没有逼中国改制,看得我有点想笑,冷战后美国想要“统治”的世界里,给中国安排的位置是劳工,只有幼儿园儿童才会认为美国的择友标准是制度,不是利益,伊肯伯里现在说得美国冰清玉洁一样,真
虚伪
。
罗斯福与伊本·沙特的轮椅之交算得上所谓的民主独裁两种制度水乳交融的风流往事了。
口号喊了三千句,说到底伊肯伯里讲的其实还是中国没有建立一套方便美国上下其手的体制。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虚伪的地方不止这一处,我以前写过一点文章,比如《
为了“永久和平”,所以要“无尽战争”,解密奇葩的“民主和平论”
》,没有看的朋友有空可以看一看。
米尔斯海默批评美国的“接触”政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美国本该努力压制中国发展,使中国一直“弱”下去。伊肯伯里反对米尔斯海默,理由比之前更搞笑,他说米尔斯海默的建议不可行,因为美国人“不喜欢拿脚踩着别人的喉咙”。
我反复看了几遍,确认伊肯伯里自己是真信这话,否则他怎么可能语气如此波澜不惊呢?只是那一瞬间我脑海中浮现出了美国搞东芝、搞阿尔斯通、搞华为的往事,浮现出了美国分布在全世界的军事基地网络图,浮现出了美军逡巡在各大洋的海军舰队。
还好是“不喜欢”,要是“喜欢”,那还了得。
伊肯伯里这篇短文写得跳跃性还是蛮强的,他接下来解释了为什么之前的美国政府没有把重心放在“遏制”中国上面,他讲了一个故事:1992年,后来担任小布什的副总统的“影子总统”切尼给国会撰写美国外交战略报告时,确实提到了美国的最终任务是确保亚洲和欧洲不会产生能撼动美国霸权的强国,但切尼指的是日本和德国。
让我来翻译一下伊肯伯里这里的意思:老米啊,不是当年我们不想遏制,而是当年真的轻视中国了,没想到它个农村娃能混成今天这样。
那是美国社会反日气氛的又一轮高潮,是美国人轰轰烈烈地砸日本车的时代。
伊肯伯里最后一个反驳理由是他说如果按照米尔斯海默建议的那样硬来,对美国来说结果很可能得不偿失,因为美国许多盟友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获益,美国来硬的,会
招致盟友的反对
。
在大意为“为民主而战的阿美瑞肯一定要胜利”的口号中,伊肯伯里结束全文。
平心而论,伊肯伯里名气很大,但这篇文章写得一般般,不仅日常双标,而且一如既往地选择性讲历史故事,意识形态脑剂也打满,最后全文的逻辑好像也不怎么连贯。
比起伊肯伯里,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文章
写得逻辑连贯多了。
黎安友是长期教中国外交的美国学者,同时也教“人权”,学术背景很有趣。而中文互联网上能查到《凤凰周刊》2015年对他的专访,还有李毅2021年对他的一个采访,也都很有意思:
https://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zzqgjlyzdh/
http://www.kunlunce.com/ssjj/guojipinglun/2021-05-19/152397.html
黎安友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文章分前后两段,前一段说中国没法崛起,因为中国问题多多,民族的、边境的、老龄化的等等,后半段话锋一转,说前面的崛起指的是中国取代美国“统治(dominate)”世界,然而对中国来说,做一个区域性的大国,确立在东亚的地位就够了。
黎安友批评米尔斯海默“夸大了中国的威胁”。
黎安友
伊肯伯里、黎安友之后是
董云裳
。董云裳,现耶鲁的研究员,前职业外交官,主要研究方向是苏联和俄罗斯,她最后一个职务是川普的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
董云裳文章大意主要讲
中美打不起来
。
米尔斯海默表达过一种观点:美国的“接触”战略帮助中国变强了,而且强到足以挑战美国,这是美国犯的大错。董云裳文章开头一段是针对米尔斯海默这个观点写的,她说话不能这么说,当时中美缓和关系,美国压力减轻,才能集中力量对付苏联,最后胜利,美国也是拿到了好处的,对错很难讲。
董云裳的一个核心论点是现在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很难打起来。
她特意提到了21世纪的世界局势跟20世纪初的不同,如今各国的经济联系比一个世纪前更复杂。
董云裳特意提一下一个世纪前,原因涉及历史上的一段公案。1910年英国人诺曼·安吉尔曾经写过一本轰动一时的书《大幻觉》,这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欧洲流传,安吉尔在书中感慨说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多么紧密啊,战争的阴霾已经飘远,结果4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看得出来这里董云裳想证明时移世易,自己不是另一个安吉尔。
论证中国不想开战的时候董云裳是这么说的:中国现在变有钱了,所以顾虑也就多了,所以不会愿意打大仗。我个人觉得她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不过我同时觉得她低估了百年国耻对中国人心理的影响,低估了中国人追求统一的决心,低估了中国人对别人卡脖子的厌恶。
董云裳还提到了美国会不会出兵台湾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之前详细介绍过美国那边组织的几次讨论(《
关于台湾问题,美国学者又吵起来了,这次有些不同
》、《
美国真的愿意为台湾而战吗?
》、《
霸权美利坚要反霸权,这话从何说起?
》),比董这里讲的要细致。
归根结底,董云裳不同意米尔斯海默中美必有直接正面冲突的判断,
呼吁双方寻找共存之道
。
董云裳
最后一个反驳米尔斯海默的是孙哲。
孙哲教授曾经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任教,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中国项目联席主任,
他的观点最接近我们普通中国人的看法。
在孙教授看来,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现在一门心思走在要跟美国冲突的道路上,这是不对的。
中国不是只有一个“庞大而单一”的思想,中国的战略也从来不是事先固定死的。
孙教授介绍了现在中国这边对于中美关系的各种看法。其中当然有认为中美注定一战的强硬派,也有认为不一定会爆发战争但在科技领域等方面会脱钩的悲观派,这两派都认为华盛顿一定会不遗余力地遏制中国,使得两国之间没有模糊地带,没有妥协空间。然而,孙教授指出,米尔斯海默忽视了现在在中国有很大一群人仍然对中美改善关系抱有期望,而且这部分人是能影响决策的。无论是领导人的历次讲话,还是秦刚大使在美的发言,都在呼吁互相理解、彼此协调。
米尔斯海默说中国日渐增长的实力、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中国缺少盟友的事实都会促使中国追求改变现状,孙哲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是美国在寻求向伊拉克和阿富汗输出民主,是美国拉小弟搞AUKUS,是美国在中国周边筹划菱形包围圈,
美国才是寻求改变现状的那个角色
。
孙哲说米尔斯海默文章里有一处矛盾,米尔斯海默一边宣称中美竞争是结构性的,无法通过聪明的政策避免,另一方面宣称美国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使中国意识到即使能在军事上打败美国也会是“得不偿失的惨胜”,继而迫使中国接受与美国制定冲突准则,孙哲问,米尔斯海默的后一主张,不正是在反对前一主张,说可以通过政策制定避免结构性冲突吗?
因此,孙哲呼吁不要追随米尔斯海默悲观阴郁的看法,而要
寻找中美互相理解、合作共存的道路
。
孙哲
四位学者对米尔斯海默的批评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就讲完了,
接下来
是米尔斯海默的还击环节
。米尔斯海默总共写了三节,分别回应伊肯伯里、黎安友以及董云裳和孙哲,内容写得都挺带劲。
米尔斯海默对伊肯伯里的回击是直接攻击其自由霸权理论
——“事实没有支持伊肯伯里的论点”:与1990年代相比,21世纪20年代的中俄都对美国构成了挑战,美国在中东的撤退标志着美国霸权的衰落,甚至在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川普这样的大宝贝把美国民主的脸面摔在地上踩,
米尔斯海默指责正是伊肯伯里长期支持的外交政策损害——而不是如伊肯伯里所称的那样维护了——美国的安全
。
米尔斯海默接着辩称自己并不像伊肯伯里宣称的那样要求美国将中国压制成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他的意思是美国本应该致力于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不只是推迟中国成为大国的时间,更是确保中国永远没有实力挑战美国。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在我听来米尔斯海默的意思其实就是他否认的那样。马凯硕2015年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演讲时提过一个问题,中国人口是美国四倍,也就是说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四分之一的时候中国GDP总量就会超过美国,
联系马凯硕的计算,
米尔斯海默是说千万不能让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人的四分之一吗?凭什么?
马凯硕
米尔斯海默接着反驳了伊肯伯里说的硬反华会招致盟友反感的问题,
我理解米尔斯海默这里的意思是
中国的崛起也会让日韩等美国传统盟友不安,
美国要想办法让这种不安压过美国逼它们与中国脱钩带来损失所引发的不满
。这个观点倒是值得我们注意一下。
米尔斯海默最后否认了“深度接触”等是一种“遏制”战略,他说“遏制”和“接触”本质上是相互排斥的,吧啦吧啦。不过在我看来这一段最多只算是概念辨析的口舌之争,美国所作所为都是既定事实,为它们叫什么名字打口水仗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这段我就不多做介绍了。
总的来说米尔斯海默嘲讽伊肯伯里满嘴口号,脱离现实,不知道从美国最近的失败经验里吸取教训,他认为伊肯伯里“找机会和主要劲敌合作”的想法天真幼稚。
伊肯伯里之后轮到黎安友。前面我们说过黎安友说米尔斯海默高估了中国的威胁,
米尔斯海默就回怼说黎安友低估了中国的威胁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似乎两人都承认中国在东亚天然有大国地位,但是对现实的认识不尽相同,各自的主张也南辕北辙。
米尔斯海默简单谈了他认为中美会在台湾起冲突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结合我上面贴的李毅对黎安友的采访来看。
对于黎安友讲的中国的种种问题,米尔斯海默认为黎安友有夸大的嫌疑。这里也很有趣,黎安友对中国问题的描述,会让人想起长期以来章家敦、裴敏欣等中国崩溃论者给中国扣的帽子,但是黎安友又没有走那么远,然而米尔斯海默还是责备黎安友走得太远了。
米尔斯海默的第三节回应针对的是董云裳和孙哲,米尔斯海默强调两人都误解了他的意思。
针对董云裳,米尔斯强调他虽然承认现代战争可以避免,但同时也认为它仍然打得起来,并且不一定会共同毁灭,而会诞生一个胜者。
对孙哲,米尔斯海默否认“美国才是修正主义大国”的观点。对于孙哲说的拜登和布林肯都有过管控分歧的表态,中美有机会重新理解与合作,米尔斯海默强调拜登没有重回“接触”的迹象,相反,川普用于遏制中国的贸易战和关于台湾的表态都被拜登延续了下来。
在我看来虽然孙哲教授之前的论述带着中国人委婉客气地释放善意的味道,话拣好听的讲,说一半留一半,并不代表中方的全部态度,米尔斯海默似乎也听出来了,想把剩下的那一半挖掘出来,但他的论证在我看来却远不够充分。比如贸易战到底对谁伤害大,是已有定论的事,拜登政府并不是不想停,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氛围停不了,为了中期选举更不敢贸然停,这应该算作一种有苦难言,却被米尔斯海默拿来论证拜登强硬,给人感觉怪怪的。
对孙哲的回应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孙哲说米尔斯海默自相矛盾,米尔斯海默也东拉西扯了一大通,反击说孙哲自相矛盾。看得出来,米尔斯海默斗志还是蛮强的。
米尔斯海默的回应差不多就是这样,遗憾的是暂时还没有其他人对米尔斯海默的再回应,如果有,我猜一定会更好玩,因为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觉得这几位有谁能说服谁,倒是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有不少,火药味已经很浓。我觉得火药味可以更浓一点。
当然,“火药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这场讨论里的许多“大实话”,如果要对它们做一个总结,我想来想去,觉得对我们来说,还是
“放弃幻想”
四个字最切合实际。
— END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